阅读历史 |

第431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千余,俘五千人。汴军寇彦卿部收拢亡散,一部渡沁水东进,一部仍留在沁水西岸,不过多半也要跑了。”

“戴思远、张归厚二将率两万余人至修武县。据斥候查探,厅子都已率土团乡夫万人往获嘉县方向退去,一路裹挟百姓,收缴粮草、耕牛、农具,应是想济河至郑州。戴思远部八千骑马步兵仍徘徊在沁水、修武一线,接应长直军撤退。”陈诚继续说道:“这一路再追下去,就要啃硬骨头了,诸位届时可看看契苾璋、符存审二位将军会如何行动。”

“南路是重点。据各方收集的消息,庞师古大营内应还有雄威、保胜两支步军及诸骑军,坚锐军应也在,但并未打探到消息。除此之外,还有土团乡夫及征集的夫子,正在通过汴军水师退往洛口、汴口。”

“我判断,庞师古近期仍会发动反攻,试图提振士气,动摇我军追击之决心。那么多人马的撤退,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。河阳三城,张全义手头还有数千生力军,或许也会出击配合。之前他一直在迁移百姓南下至河阴、汜水,这会应腾出手来了。”

陈诚洋洋洒洒讲了一大通,基本将汴军可能的动作都点出来了。

撤退是战略层面,但在战术层面,反击仍然是可能存在的。不打退追兵,如何能全师而还?

“我军计划不改,大军东进,攻汴军营寨。贼军有营垒固守,又撤走了不少人马,此时野战的可能不大了,但需谨防数千人规模的反击。”陈诚最后总结道:“亦可围点打援,若孟州有兵西来,则寻机歼灭之。”

邵树德听了半天,突然想到了一件事,低声问道:“孟州苏濬卿,可否联络?”

这是有点难度的,因为孟州这会多半如临大敌,人员进出不易,但可以尝试一下。

邵树德也是昨晚才想到的。怀州契苾璋俘虏了张全恩家人,其长媳苏氏乃孟州地头蛇苏濬卿之女,或许可以操作一下。

张全义大迁孟、怀百姓南下,怀州王班不喜,在赵克裕的劝说下投了,孟州苏濬卿有没有可能呢?

河阳十县,本就没多少百姓了,当兵的当兵,做夫子的做夫子,你还要迁走?那我们这些官当得有什么意思?还有民可以管吗?

大河以南,就汜水、河阴二县,或许还有半个河阳县,三个县能有几个位置?

手下没有百姓,基本就沦为了汴州的杂吏,日后多半是帮着转运粮草、物资什么的,还不敢克扣,那这官当得很没意思。

邵树德觉得,反正不用付出什么成本,试一试总没错,万一有惊喜呢?

战略与战术

一片弦月挂在山顶上,天地间朦朦胧胧。能见星空的云絮,不辨咫尺的草木。

远山近岭之间,除了刁斗之外,唯余静静流淌着的河水声。

邵树德与盖寓相对而坐,品茗论道。

“全忠镇汴以来,丧师之重,莫过于此次,灵武郡王好手段。”盖寓看着面前的茶碗,突然笑了,说道。

对手真心实意的吹捧,还是让邵树德心中暗爽。

还是防守反击打得好,虽说和最初的计划相比有些走样——话说邵大帅用兵多年,稍微上点规模的战争,从来没有一次是按他计划打的,总是打着打着就走样,最初的战役计划成了一摞废纸。

利用坚固据点防守,消磨汴军兵力、士气和精力,然后在时机成熟时,调生力军上来,用骑兵猛冲,重创甚至全歼汴军——这是最初的计划。

但庞师古从一开始就没按他的设想来打。此人挖掘壕沟,修筑土台,用强弩日夜射击,逼迫夏军放弃西北营垒,然后再水陆夹攻蓼坞,断河清双臂——防守战在进行到这一步时戛然而止。

随着北线怀州的意外丢失,以及朱瑄在濮、曹一带的重新活跃,朱全忠下令退兵。反击战被迫仓促展开,但汴军主力犹存,损失的也多是坚锐军之类的杂牌,重创乃至全歼汴军已经成了泡影。

这一战,其实与历史上潞州之战有些类似。

那场战斗,汴军集结关中、河中、陕虢、魏博及宣武军十万,围攻潞州一年不下,其间三易主帅,军心动荡,士气低落。

初出茅庐的李存勖在河东集团即将覆灭的危机时刻,趁着大雾,摸到汴军营寨前。汴军久战疲惫,根本没好好警戒,仓促之间被突袭,大败而归,损兵一万多人。

其实也不怪汴军松懈,围城打了一年了,不可能一直不出纰漏。战争,有时候比的就是谁犯错少。攻城一年,再多的精力也耗完了,被生力军趁着大雾偷袭,最后也只损失一万多人,其实不错了。

河清之战,攻城战只持续了一个多月就结束了,让邵树德有些遗憾。

老子至今没打出过一场全歼十万人的战役,还能在史书上混个名将称号么?

不过纵观朱全忠、李克用、杨行密等人的战争史,似乎都没有被人全歼的记录。

清口之战那么极端的情况,汴军也就损失三万多人,若不是被冻水淹了还遇上下大雪,估计也就损失一万多人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