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82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来,至一箭之地外勒马停住,大吼道:“陇西郡王遣我来告,‘义弟既还我兵将,我自不愿欠弟之人情,今以汾水关相送,自此两不相欠。’”

邵树德听了大笑,道:“义兄果真豪迈,还是这个性子。也只有此等豪杰,才配做我的兄长。”

义兄,是真的转移战略重心了。

这也是应有之意。据有河东,不图河北,脑子有坑?

李克用的战略,应该就是利用地形上的优势,即石州山区诸关隘、汾州雀鼠谷、泽潞晋绛间的太岳山隘道以及代北的雁门等关隘,西守东攻,这也是如今形势下的最优选择,如果李克用还想有所发展的话。

如果真让他吞下整个幽州,那就是三百多万户口,还尽是富裕之地,这就颇具实力了。若再拿下相对孱弱的义昌军,联合姻亲盟友王处存,以及处于自己控制下的邢洺磁三州,那几乎就把成德镇包围了,王镕不投降还能咋地?

真能做到这一步的话,那就是天下第一强藩,邵树德、朱全忠都没法比。

但义兄擅长把一手好牌打烂,不知道他又会在河北折腾出什么事情来。

但不管怎样,新时代或许来临了,大家都没有闲着啊。

第十一卷 先取廷玉后仆固,牙旗鋋地高掣空

机会之地

雨后初晴。

燕子轻盈地飞过田野,落于屋檐下的巢中,叽叽喳喳叫个不停。

田埂一直连到远方的山下,望之似乎一条笔直的黑线。

一条白练似的沟渠环绕田野,将潺潺清流送入田间,默默浇灌着绿意盎然的稻秧。

农夫穿着蓑衣,一边与邻人说笑,一边仔细巡视着稻田。

有人还唱起了山歌,但唱着唱着就跑调了,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。

公鸡骄傲地跑来跑去,时而高亢鸣叫,时而低头啄食。

一条老黄狗懒洋洋地卧在屋廊下,傻呆呆地看着驿道。

驿道上驶来了十余辆马车。

挎刀持弓的武夫当先开路,气势非凡。

马车车厢上盖着雨布,雨布下是一个又一个箱子,塞得满满当当。

车队行至一座关城前停了下来。

一名骑士下马,步行上前交涉,并出具了一些证明文书。

关城守将被惊动,亲自出关迎接。

好一番寒暄后,车队继续启程,向东行去。

“官人的名声都传到陇州了。”护卫的骑士用赞叹的语气说道:“折家儿郎,竟也知道使君的官声。”

“他们是看在灵武郡王的面子上罢了。”黄滔不以为然地笑了笑,说道。

说完这话,他便钻出了马车,翻身骑上了一匹马。车里太闷了,还是得出来走走。

策马到后边,与妻儿攀谈了一番后,黄滔又最后看了一眼关城。

关城西边,是他生活了数年的秦州山水。

毫无疑问,这段经历对他而言是弥足珍贵的,不但生活上过得非常惬意,同时也积累了很多为官一方的经验。

幕职与州县官,当然不是一回事。

“使君似有忧愁?”一骑从后驰来,骑士在马上笑问道。

“哪来的忧愁?不过是有些感慨罢了。”黄滔摇了摇头,道:“此去陕州,山高路远,一时间心有所感。”

“可有佳句?”“七郎”眼睛一亮,问道。

黄滔闻言大笑:“这些年耽于俗务,哪来吟诗作赋的工夫。”

“七郎”遗憾地叹了口气。

这却是事实。崔昭纬还是状元呢,但当了官后,一门心思钻营,哪有工夫写诗。反倒那些屡试不中的士子,诗赋连篇,名传四方。

惜乎,诗坛失一健将!

“七郎此去陕州,可要飞黄腾达了。”黄滔不无羡慕地说道。

七郎名叫赵观文,桂州人,颇有才华,乃黄滔昔年赶考时在长安的旧识。

外放秦州刺史后,很多人跑去秦州依附黄滔,赵观文就是其中之一。

恰逢灵武郡王在为子女寻找教师,黄滔便推荐了赵观文,说他有“状元之才”,灵武郡王令其到陕州安邑县“面试”。

至于黄滔本人,则将出任保义军节度副使兼虢州刺史。横跨整个关中调职,其中之意味,黄滔这种聪明人又如何不知呢?

其实他本以为自己会继续留在陇右镇的,因为邵树德隐隐向他透露过这种意思。

陇右节度使萧遘自光启三年(887)下半年出镇后,至今已经接近六年了。本来过了今年,他就要前往同州,与任遇吉互调,出任渭北节度使。

但萧遘年老,可能也活不了两年了,邵树德体恤他,于是便按下了。

秦州为陇右镇第一大州,作为刺史的黄滔其实是很有希望在萧遘卸任后接任节度使的。至于节度副使萧蘧,别看他女儿在灵武郡王房中服侍,但作为萧家人,他反而是最没机会的。

萧遘当了七年宰相,兰陵萧氏又是大门阀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