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81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人口数量,如果以普通州郡而言,十万出头差不多就接近极限了。

河西镇,不宜再接收移民,剩下的就靠自然繁衍兼且化胡为夏。再胡乱塞移民过去,或许也能生活,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一定相当大,邵树德不想这么做。

而有人往西去,还有人往东来,这事还非常棘手。

东出攻河洛两年,邵树德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,那就是洛阳离灵州太远了。

军士走过来要两个多月,回去又要同样的时间,实在不堪其扰。

而你也不能一直把军士留在中原,那样他们长期见不到家人,会不满,会愤怒。

邵树德不想测试自己军队的底线在哪里,不想看他的儿郎们会忍到什么程度才鼓噪乃至作乱,没必要,这消耗的是自己的威望。

而既然在中原待的时间不长,那攻击的持续性就会产生问题,也无法同时调用太多的兵力,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。

他决定分批将军士家属迁出灵州,搬到晋、绛二州。但这事很敏感,一不留神就会产生动乱,于是他决定从简单的做起。

赤水军已经完成在删丹的两年戍期,他们组建的时间短,成家立业的没那么多,与朔方的羁绊也没那么强,正好调来绛州安家。

接替防务的则是振武军,正好护送五千户河中流人前往凉州,然后开往删丹戍守。

固镇、武兴二军刚刚结束在兴凤梁的两年戍期,邵树德已令他们开往河中。

接替防务的是河源军李仁军部、积石军李一仙部,前者戍守兴元府百牢关,后者戍守兴州固镇。

离开之前,这两支军队将开往河中接受整编,即以铁林、振武二军为基干,完成对河源、积石这两支旧军的重组。

今年,注定是整顿年。

军队、户口、财政、体制,大整顿,同时抓紧时间消化河中府。

“大帅,河东传来消息,李克用于妫州大破燕、胡之兵后,趁势入居庸关,于昌平再胜,俘斩万余,目前应已进抵幽州城下。传闻李匡筹败退回幽州后,军乱被杀,军中推高思继为主,投降李克用。”刚刚遣人将封彦卿送往驿馆,邵树德便收到了军报,还是陈诚、赵光逢二人一起送来的。

“哦?义兄这运气,简直和我一样好嘛。”邵树德哈哈一笑,接过军报仔细阅览。

李匡威玩了弟媳,幽州上演“兄友弟恭”,城头变幻大王旗,但军中士气也被搞没了,人心混乱。义兄趁着这个时候打过去,这运气确实不错。

义弟邵树德这里的剧本是“引狼入室”。

王珂、王瑶兄弟把面善心黑的邵叔叔引了过来,河中多半要离王家远去了。

但还有第三个剧本:兄弟阋墙。

霍邑正在进行无聊的攻防战,李克用、邵树德二人的关系,似乎也不太和睦。

我大唐,兄弟们之间实在太乱了!

“幽州降顺,必是有条件的。”邵树德看完后说道:“燕兵善战,钱粮充足,李克用有什么实力吃下幽州?”

历史上李克用攻幽州,先在新州城外野战击败李匡筹,斩首一万余级,生俘将校三百余人。然后将这三百人绑起来,在新州城外示众,新州兵少,开城请降。

当月又攻妫州,李匡筹搜刮大军,再度前来,又败。

这两场野战,把燕军主力折腾得元气大伤,幽州城内无兵,遂降。

但就整个幽州镇来说,外镇军、驻外衙军、州兵的数量还极为庞大,山后还有附庸部落,李克用任刘仁恭为节度使,固然有老派军阀思维作怪,但也有实力不足的因素。

你人口没人家多,军队没人家多,钱粮没人家多,一口吞下幽州镇,确实也有点夸张。幽州那些大头兵,你又不能全杀了,他们是堪比魏博衙兵的桀骜存在,不如扶持个代理人,搜刮钱粮算了。

这一次,李克用依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。

有没有勇气一口吞下幽州?还是与幽州本地军头妥协,收个附庸便算了?

义兄弟二人,现在面临着同样的情况。

邵树德已经走出了第一步,狠狠坑了一把王瑶,还打算流放五千户乱兵家人去河西,决心十分坚定。

他想看看李克用如何选择,敢一口吞下吗?

新篇章

“先得做好两手准备。”邵树德招呼陈诚、赵光逢上了马车,往城外驿站而去。

“李克用若占幽州,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他是不会有精力来找我们麻烦的。”邵树德掀开马车窗帘,看着外面已有三三两两行人的街道。

曾经满大街闲逛的大头兵已经消失了。

高级将官在都虞候司被乱兵团灭,中层军官又在都虞候司内被杀掉二十余员,如今的河中大军,已处于半瘫痪状态。

而士兵们领了赏,情绪得到安抚,短时间内没兴趣也没能力作乱了,这就给整顿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

剩下的这一万六七千河中衙军,邵树德准备挑选五千精壮,打散编入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