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23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折宗本已经在小江口立寨,带着一千折家子弟和一千均州降兵屯驻下来。

兴元兵去年冬季抵达商州,下雪后便停了下来,一直等到今春江河化冻之后,才从商州携带部分粮草,乘船而下,抵达小江口,与折宗本汇合。

金州兵在听闻冯行袭败亡后,已经返回本镇。

凤翔军余下的人马目前还在关中与商州之前押运粮草、器械。他们之所以还没有南下,实在是因为均州那边养不起更多的兵马了,还是先囤积一段时间的粮草再说。

这样的交通状况,对战争真的很不友好。如果不能在敌人那边劫掠到足够的物资,势必会发展成间歇性战争,即打一段时间,耗尽了物资,不得不退回休整,待物资充裕之后,继续展开第二波攻势。

这样容易给敌人调整的机会!

“朝廷有意在金、商、均三州置镇,我欲表邠帅李延龄为节度使,王遇领定远军南下,兼武关防御使,山南仇池诸路兵马都指挥使折宗本兼均州刺史,统筹金、商、均三州军务。李延龄管民,折宗本管军,成大郎去了商州,当知道该怎么做。”

“下僚唯李帅马首是瞻。”成汭毫不犹豫地说道。

其实没什么好犹豫的,金商那地方,有些偏了,大帅定下了军政分离的制度,想必不欲折氏在据有凤翔一府四州之后,再在山南搞出一大块地盘,与凤翔连成一片。

想想看吧,凤翔镇属州洋州东面就是金州,位置是相当微妙的。

李延龄忠心没有问题,兼且为人圆滑,也明事理,知道各种内情。有他当节度使,当不至于对折宗本的军事行动产生掣肘,也不会把关系搞得不可收拾。

这用人,确实很讲究啊!

“方才成家三位儿郎,都很雄健勇武,不知可有军前效力的?”邵树德又问道。

“都在盐州任职,未曾入衙军。”

“那可惜了。”邵树德一脸遗憾道:“长男继续留在盐州吧。次男可至硖石义从军任职,补个军校不成问题。幺儿至陕州,继续当仓督。崤函诸关塞制置使李唐宾即将率军东出,二人都有建功立业之机会。”

“二子能去陕州建功,那是大帅看得起他们,敢不从命!”成汭高声应道。

紧锣密鼓

在大顺二年的时候,盐州共有三千多户、一万七千余口,地税收了约十一万五千斛,户税以皮子、驼毛为主,榷税少得可怜,不过两千余缗,毕竟盐利和他们没关系。

这个财政收入,在朔方十州之中,算是比较惨淡的,多年来一直“稳居”倒数第二。

不过邵树德对此比较满意。先天条件太差,努力了四五年就想提升排名,那有点难度。他主要看数据,比起成汭上任前大增七成,已经非常不错了,足见是用了心的。

隔壁的宥州,有一千五百余户,大概一万人,大部分都是编户的平夏党项牧民。这些年学着半耕半牧,上了户口,纳入了幕府管制之中。

但管理是可以管理了,文化方面却有些问题。上个月南边刚送来约五百户蜀中百姓,本打算发往胜州的,后来改道至宥州安置,先租种军属农场的田,适应关北环境。

胡风浓烈啊,必须要对冲一下。

原则上而言,盐、宥、夏这三个有着广阔草原的州,不会新增外地移民,主要靠蚕食平夏党项、横山党项为主,让他们定居下来,推广三茬轮作制,半牧半耕,慢慢积累户口。

半牧半耕的生产模式,利于蓄养地力,不会在久耕之后让土地贫瘠,而且产出比单纯放牧高。一半种植粮豆,一半饲养牲畜的生产模式,也更利于蕃人上手,简直是吸引游牧人口定居的利器。

不过各州县,在吸收蕃人方面,也是有分寸的。

他们秉承幕府下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命令,“蚕食”,而不是“鲸吞”,手段较为柔和,属于钝刀子割肉,利于消化,也不至于让部落头人当场翻脸造反。

在成汭府上用了一顿午饭后,本还想住上两天的,结果成汭那两个女儿在面前有意无意出现好几次,邵树德烦了,便离开成府,巡视起了五原、白池二县。

成汭在一旁作陪。

“这条私道已经半废了吧?讨伐灵州那会,铁骑军经此私道渡河,迂回灵州后方。”站在一条满是杂草的土路边,邵树德问道。

国朝的驿道系统很发达,原则上来说,不允许你走私人开辟的小道。

景龙中,崔湜开石谷新路,朝廷就禁止行人、商旅再走商山道,统一走新路,至大昌关交税。

灵州到绥州,有一条长一千二百里的东西向大驿道,商人若不走这条道,被税警抓到的话,怕是要被罚得哭出来。

当然那是以前,现在朔方、邠宁、渭北三镇尽撤内部关卡,只在进出的边境地区收取关税,内部腹地,走不走官道也没关系了,没人会罚。

“这道还是有人过的。”成汭答道:“上月有河西党项过境,拓跋仁福带了两千骑,还有附庸千余,从此路过,南下庆州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