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13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朝初年,朔方、河西、陇右三镇都能生活二百五十万游牧人口,牲畜当在八千万左右,这是何等巨大的一笔财富。

汉地与草原,若互通有无,岂不是大家都很爽?问题在于如何解决互信。

考虑到再过六七十年,气温就要陡降,降水也会随之变少,解决草原问题,必须抓紧了。

一路走走停停,七月二十五日,邵树德经承风岭(贵德峡)、树墩城,抵达宁边军城。充当先锋的银枪都五千骑则已经渡河完毕,进占了河东南对岸的静边镇,即积石军城。

从积石军往东一百二十多里,可至廓州达化县(今尖扎县西北),再往东三十里,至廓州理所广威县(今化隆县西南),城内置宁塞军,管兵五百人。

廓州东南行三百九十里,可至如今的陇右镇幕府所在地河州枹罕县。

积石军往西八十里,可至宛秀城(今共和)。此为天宝十三载,哥舒翰收黄河九曲之地后所置。城内有宛秀军,后更名为威胜军。

积石军西南六十里至洪济桥,北周年间置洪济军镇(今共和西南),哥舒翰置金天军。金天军西南一百五十里,为黄河九曲这个优良牧马地的最西处,也是天宝年间的国朝边界。

积石军,四通八达,说一声交通中心不为过。而且国朝曾在此屯田,如今城内还有不少居民,有佛寺,商贸、百工还算可以。

此地,当驻军!

“卢嗣业,记一下。”黄河北岸,邵树德突然说道。

亲兵又搬来了案几。

“积石军规制为步卒五千、骑卒三千,分驻积石军城、洪济桥。”

“河源军规制为步卒五千、骑卒三千,分驻临蕃城、石堡城、长宁桥。”

“暂驻于此,日后若有需,再行调整。”

临蕃城就在青唐城以西数十里,当大道,可驻兵数千。

石堡城(今哈拉库图城)在白水军西南六七十里的一条河对岸,附近有石城山,崖壁峭立,三面险径,只有一条盘曲道可上,易守难攻。

开元十七年置振武军,管兵千人。二十九年陷于吐蕃,吐蕃人称之为铁仞城。天宝八载克复之,更名为神武军,后又更名为天威军,增加戍卒至两千余人。

“积石军、河源军一万步卒、六千骑卒,为我控制鄯、廓二州之支点。”邵树德说道:“四镇精兵万人,加快速度拣选。若不情愿,或有人敢作乱,自当讨平之。”

“阴山蕃部,这么多年了,也该进献一次勇士了。遣人给五位巡检使传令,腊月之前,我要见到党项、突厥、回鹘、契苾、藏才五部精骑三千,连同忠勇都三千骑,打散混编,补入河源、积石二军。”

一年百余万头牛羊的收益呢,还有数十万人口。鄯、廓二州,养这些兵绰绰有余。

“尽快交给信使发出去!”邵树德一挥手,说道。

会萧

“广威县,本后魏(北魏)石城县,废帝二年,因境内有化隆谷,改名化隆县。国朝先天元年,改为化成县,天宝初,更名广威县。”

邵树德站在残存的广威县南城墙上,眺望着八十步外的黄河。

此间的大河,分外宁静、温柔、清澈,一如附近的草原。

没有那么多野心勃勃之辈,一切竟如此安宁。

但自己终究没有资格说其他人啊。论野心,西北还有谁比邵大帅更多呢?

城下响起了一阵嘈杂声。

河西党项杨氏、罗氏、梁氏头人带着随从联袂赶至,被亲兵拦在了外面。

“幕府的命令都清楚了吧?”邵树德吩咐亲兵将三人放了过来。

三人穿着唐服,蓄了发,一副和气土财主的模样。不过你若当这三位仁兄是好人,先去看看他们家里的人头酒器再说吧。

“大帅……”三人欲登城楼,结果被陆铭拦了下来。

亲兵们手抚刀柄,用不怀好意的目光看着三人。

“大帅,我等知矣。”三个凶名赫赫的头人此时宛如一条会摇尾巴的狗,齐声道:“大帅收复河湟,武功盖世,又赐予我等草场,直如再生父母。”

“既已清楚,便回去整顿部众,各自前往草场吧。记住,尔等抢了吐蕃人的地,今后多半还有事。再互相争斗,可就傻了。”

三人连称不敢。

“都去吧,梁愈留下来。”

罗、杨二人狐疑地看了一眼梁氏头人梁愈,不情不愿地走了。

“梁参军,青唐之地,情势复杂。吐蕃诸部,新近来投,人心未固。这地方,须得帮我看好。”邵树德下了城楼,站在梁愈面前,说道。

梁愈也直起了身子,肃容道:“某知大帅之意。吐蕃人若敢私下勾连,定上报幕府。”

“多与伏俟城拓跋氏、树墩城白氏走动走动。你等五部皆外来户,加起来也不过十一二万部众,与青唐吐蕃比起来,远远不如。若有事,河源、积石二军当为你等之后盾。然亦需注意,不得过分欺压吐蕃,不要生事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