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11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劳甚著,最后被封为“都法师”。不知道他的兵法,与结赞法师孰强孰弱。

“王将军,此番头功莫属。又如此年轻,真是愧煞老夫。”刚刚离开大佛寺,王崇就碰到了龙就,对方一脸羡慕,只恨自己慢了一步,没能得到这份大功。

王崇心里也很爽,奔袭拿下青唐城,俘虏了吐蕃诸部头人的家眷。让你们在长宁峡谷埋伏,继续埋伏啊,蹲山里好受吗?还蹲得住吗?

“侥幸,侥幸而已。”王崇咧着大嘴,笑道:“某已遣人往安人军报捷,大帅当可从容收拾吐蕃之兵。此战,应无忧了。”

龙就看看金光闪闪的佛像,又看看被银枪都牢牢控制着的粮仓、府库,最终叹了一口气。此战,捞不到什么财货了,不过能得些牛羊也不错。

六月二十七日晚些时分,青唐城这边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安人军。

邵树德放下手里的《北齐书》,闭目思索片刻。随后睁开眼睛,与陈诚对视了一下,两人皆大笑起来。

良久后,邵树德吩咐亲兵去煮茶,还一定要蜀中顶级的蒙山茶。

“其实,结赞法师这一招倒也没用错。”邵树德笑道。

“方略没错,执行起来错漏百出。”陈诚亦笑道。

“古来行军征战,贪功冒进,一头撞进敌军伏击圈子的也不在少数。”邵树德摇头道:“那结赞法师如何笃定某一定会这么打?一无军粮之忧,二则后方安定,可战可退,他这么打,成功的可能不大。”

邵树德想起了唃厮啰这个人。后世他看过一部电视剧,讲李元昊的。青唐吐蕃就示敌以弱,诱敌深入,最后大败李元昊。

吐蕃人,难道就好这套打法吗?或许不是吧,这只是弱者面对强者时的无奈之举。

不过结赞法师与唃厮啰却不好比。那会已经是一百多年后了,唃厮啰有数万常备精兵,还有十万以上的部族军,李元昊不可能倾国来战,兵力还不一定有吐蕃多,所恃者不过是常年征战,战斗力强罢了。

唃厮啰明明兵多,却还诱敌深入,最后击败强敌,可圈可点。但结赞法师有什么?他甚至不如一度控制唃厮啰的僧人李立遵,至少李法师还有不少兵,结赞法师则啥也没有。

“青唐吐蕃有多少人?”邵树德突然问道。

唃厮啰自称赞普后,数次打败西夏军队,各部纷纷来投。包括败于西夏之手,南蹿河湟的甘州回鹘。史载其国有“一百多万户”,这就有点扯淡了,一百多万人还差不多。

只可惜唃厮啰没有学到党项人的权力继承体制。他一死,国内就大乱,最终覆灭,也是可叹。

“大帅,鄯、廓二州,吐蕃、羌人、汉人、吐谷浑各族,数十万众还是有的。”

这人也太多了!邵树德之前只觉得鄯州是吐蕃窝子,当初打下河渭后,没敢继续打下去,只派人前去招抚。吐蕃人并不领情,桀骜得很,贡赋时断时续,少得可怜。如今看来,他们却也是有这个本钱的。

好在他们比较分裂!邵树德想道。

晚唐,确实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间节点。到五代末、北宋初的时候,羌胡之种,经过百年发展,基本都成气候了。西夏、甘州回鹘、青唐吐蕃、凉州六谷部等等,哪个是好打的?

但在晚唐,这些羌胡势力,还在慢慢蚕食大唐、吐蕃这“两座大山”轰然倒塌后留下的权力真空,政治势力刚刚萌芽,灭之却要简单多了。幸甚,幸甚!

“关开闰到哪了?”

“已至伏俟城,虏获大量丁口、牛羊。”

“令其往树墩城一带挺进,再接再厉。同时分一部骑卒南下,看看有没机会进占积石军。”

“遵命。”

“遣使至长宁峡谷,让吐蕃人别埋伏了。诸部头人,有一个算一个,都来安人军城见我。”邵树德吩咐道:“若不来,家眷钱财、部落丁口就不发还了,让他们不要自误。”

长宁峡谷两侧地形复杂,面积辽阔。朔方军大队尚未入谷,吐蕃人多半只留了少数人在前边监视,大队人马尚未进入伏击位置。这些傻货,也懒得去一个个找了,如今家人被执,部落丁口、牛羊被抄,再不来降,可就是榆木脑袋了。

“再加一句,就说吾不好杀人,让他们不用害怕。”邵树德最后又吩咐道。

这一仗打成这样,是他始料未及的。

仔细想想,也和如今朔方军的日渐强大息息相关。骑兵,真的是一个让人迷醉的兵种。超强的机动力,给予了统帅超多的战术选择。这就像是凭空多出的兵力,还是在敌人要害处凭空出现的兵力。

青唐吐蕃还不成气候,今后面对关东诸侯时,没有这么大的迂回空间了,该如何打仗,得好好琢磨琢磨。

其实,若按照蒙古人那种不负责任、没有人性的打法,突入敌后,污染水源、传播疾病、杀戮百姓、焚烧房屋、毁坏农田,耗尽敌方的战争潜力,将没人挡得住拥有海量骑兵的自己。但既欲争霸天下,很显然不能这么做,否则军事仗打赢了,政治仗却打输了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