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03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若取出如嫔娘娘恐怕微臣等无能,回天乏术,还是着人准备如嫔娘娘的身后事宜。”

几个人心里害怕,暗自庆幸,尤其是朱答应,惊出一身冷汗。

太医院院使等御医都在皇帝跟前为皇帝医治,顾不上如嫔,如嫔这里眼瞅着不中用了,守着如嫔的是自己宫里的人。

皇帝带到行宫的人,嫔妃中如嫔品级最高,其次是慎贵人,皇上还昏迷不醒,如嫔这里不宜兴师动众,慎贵人命人把后宫总管叫来,待如嫔咽下最后一口气后,草草安置。

众人人心惶惶,皇帝命悬一线,朝堂震荡,每个人都预感到又将有一场血雨腥风。

文武群臣和亲王公主嫔妃们都守在皇帐外,等候里面的消息,太医院的太医们一直在里面没有出来,里面的消息不时通过匆匆进出的太监口中得知,皇上的情景不好。

此刻,京郊一条官道上,一辆外表普通的马车疾驰,马车里传来一个女声,透着担忧,“主子,这是要把我们送去那里?”

魏楚挑起马车窗帘一角,朝外看,说;“不是回京城的方向。”

马车好像朝北方向走,几个便装大内侍卫围在马车四周。

魏楚放下窗帘,李业送自己去那里?

一连三日,皇帝昏迷不醒,伤势恶化。

这时京城里要变天了,几千人的叛军围住皇宫,皇帝和文武重臣都在围场,皇城内只留下少数留守禁军,叛军趁着皇城内空虚,很快攻入皇城,内城守城禁军关了城门,死守内城。

后宫里乱成一团,宫女太监嫔妃们像无头苍蝇似的到处躲藏,有人奔跑高喊:“叛军就要攻进来了。”

皇帝出宫,掌六宫事务的是慧贵妃孔兰玥,孔兰玥闻听叛军作乱,毕竟是将门出身,命宫人取宝剑握在手里,便带着人出去看,刚走到宫门口,看见宫女太监四散奔逃,有太监跌跌撞撞奔过来,回禀,“贵妃娘娘,禁军顶不住了,贵妃娘娘快找地方躲躲吧。”

孔兰玥大声道:“调集宫里的所有的太监守住宫门。”

内宫里都是妃嫔,叛军一旦攻入,无处可逃,太监沮丧地道:“叛军宫里有内应,已经有人打开宫门,现在叛军已经冲入后宫了,很快就到这里了,贵妃娘娘快去躲躲吧。”

孔兰玥听说守宫门的禁军抵挡不住,她宫里一众宫女太监手无缚鸡之力,哪里能挡住叛军。

身边的宫女太监顾不上贵妃的意思,拥着贵妃朝后殿找地方躲藏。

一队叛军冲入后宫,经过颐华宫却没有入内,而是绕过颐华宫。

颐华宫望风的太监飞跑到后殿,孔兰玥手里紧紧握住宝剑,由于紧张表情僵硬,太监跑到宫门处,被门槛绊了一跤,身形踉跄了下,磕磕巴巴地说:“娘娘,叛军过去了,奴才看好像往慈宁宫方向去了。”

孔兰玥颇觉意外,没空细想,吩咐说;“快去打探太后的消息。”

郊外围场这里同时起事,叛军包围了围场,众人被围困,听见喊杀声,这是守卫围场的禁军和皇帝的侍卫同叛军交手。

各个面如土色,如今皇上昏迷不醒,叛军趁皇帝昏迷策划了围攻,众武将和几个王爷驸马拔出剑,誓死护卫皇上,把皇上所在的大帐围住。

皇帝带出宫的人马数量少,叛军人多,寡不敌众,节节败退。

叛军已经把围场重重包围。

外面的喊杀声慢慢消停了,所有人紧张地站在原地,叛军像潮水般地涌入营地,把皇帝大帐团团围住,文武大臣皇室宗亲都被围在当中,武将们试图抵抗。

这时一道微哑的沉暮的声响起,“这里已经被包围了,识时务者为俊杰,尔等还是放弃抵抗。”

恭文王走了出来,众人都关心皇帝的身体,没人注意已经离开多时的恭文王,恭文王在一众兵将的簇拥下走来,文献大长公主这时也站出来,大声说;“皇帝立身不正,谋夺皇位,我等诛逆贼,匡复社稷,尔等应当顺应天意,若愿意继续在朝中为官,绝不为难,即便是之前拥立梁王者既往不咎。”

文臣中就有人站出来,“良禽择木而息,我等当保明主,如今皇帝伤重已无回天之力,今日做出明智的选择,有从龙之功。”

说吧带头跪下,“请文王主持大局。”

李业带出来的文武大臣都是朝堂中股肱之臣,在朝堂中举足轻重,这些人如果支持恭文王,恭文王即可顺利登基。

有几个人犹豫,要易主投靠,争个从龙之功,也有人观望,大部分朝臣则不买账。

有几个人犹豫半天,蹭过去,站在恭文王身旁,表明了立场,但是大多数人没有动。

恭文王大手一挥,叛军人多势众,杀入皇帝寝帐中,一路冲杀到塌前,看见皇帝李业躺在塌上,鉴于皇帝平常的威严,叛军头领收敛了一二,立于榻前没跪下,高声道;“皇上,微臣等清君侧,是来护驾的。”

恭文王走上前,站在塌边,唤了一声,“皇上!”

榻上的皇帝这时吃力地睁开眼,双眸中透出惊恐,挣扎着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