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67节(2 / 2)

加入书签

老方丈迎了出来,双手合十,“周公子。”

“方丈,我带来一位朋友,特地来品尝贵寺的素膳。”

“周公子没提前打个招呼,本寺先准备,公子和这位姑娘要等待些时候。”

“有劳方丈了,我们不急。”

“周公子一向关照本寺。”

魏楚上了香,捐了一笔钱,随云方丈合掌,“谢女施主!”

魏楚和周劭在寺庙走走,看见有许多香客在饭堂里吃饭。

周劭说:“寺庙免费供应饭菜,都是素菜,不收钱的。”

魏楚特意看看伙食,四个炒青菜,都是豆腐白菜胡萝卜。

周劭的母亲周夫人活着时,经常捐钱给南明寺,寺庙随云方丈对待周劭的招待规格很高。

素斋端上来,仿荤菜,茄类、豆类、面粉、莲藕、萝卜以及瓜莱作原料,烹饪精心仿制成鸡、鱼、肉、蛋,菜品与荤食同名,形象逼真足以以假乱真的程度。味道清香鲜嫩,为荤菜所不及。

周劭看魏楚每样一一品尝,问;“怎么样?”

魏楚夹了一筷子菜,说:“比我吃过的素菜都要好。”

指了指一道菜名素扣肉,问身旁立着的掌勺僧人,“师傅这道菜是怎么做出来的?方便说吗?”

今日的两位都是本寺的贵客,掌勺的僧人说:“女施主问,我就叨咕一下,这道素扣肉,先从冬瓜中取一段,去皮后切成半指厚的片,抹上盐放在阳光下晾晒,出了水分,辅以酱油调色,放入油锅中炸,把腌莱、生姜、辣椒加盐用油翻炒,炒香放冬瓜的扣碗中放入蒸笼蒸,原汁勾芡。最后用青红辣椒点缀。”

魏楚说:“没想到吃一道菜费了这些功夫。”

桌上有一道蒸鸡蛋糕,魏楚尝了一口说;“这是豆腐做的。”

掌勺的僧人说;“施主吃出来了,这道菜容易,水豆腐加盐、碱和适量的菜油放入碗中一起搅拌,中火蒸。”

魏楚赞道:“贵寺的素膳真是一绝。”

掌勺的僧人说:“本寺的素斋都是用豆类、面、米、三菇六耳即香菇、麻菇、草菇、石耳、地耳、银耳、木耳、黄耳、榆耳、花生、芝麻、竹笋、蔬鲜果品为原料,素斋忌用五荤,佛家以大蒜、小蒜、兴渠、慈葱、苔葱为五荤。”

魏楚吃酱菜对口味,一个个小碟里,腌渍的卷心白菜、嫩黄瓜、嫩豇豆、嫩莴苣、青红椒、萝卜等。

说;“酱菜脆嫩生津,酸甜适度。”

掌勺的僧人说;“入瓮腌渍山中清泉发酵而成,泡菜积年而不变腐保持鲜嫩。”

久泡不烂,其味不变,这是俗家人的泡菜所难以比拟的。

魏楚有个想法,和周劭商量,“我开酒楼,与南明寺合作,寺庙提供泡菜,还有我想用这位僧人做酒楼掌勺,我每年给寺庙捐一笔钱。”

周劭想了想,“这样他们就有一笔收入,寺庙僧人靠香火供奉,自己种菜维持生活,我和随云方丈熟悉,我和方丈去说。”

随云方丈听了,说;“这对本寺是一桩好事,本寺要养活这些弟子,香客们留在寺里吃饭不要钱,靠供奉香火,捉襟见肘,这也解决了本寺的一大难处。”

两人离开南明寺时,魏楚说;“我吃寺庙里的米饭的米很香,大概田地也是用山泉水灌溉。”

周劭说;“从这附近的农户收购米,这一片佃户租种是武陵侯府农庄的地。”

魏楚咬了咬唇,就说多个朋友多条路,多个仇人多一堵墙,前阵子刚和孔姑娘吵架,孔姑娘记恨她姊妹,这时要用到人家了。”

魏楚看向周劭,“你和孔家熟吗?关系怎么样?”

“武陵候夫人和太后是表姐妹,朝堂之事和你说不妨,我安庆侯府和太后母家,承恩公严家关系不亲近,买米不是什么大事,孔家能给我这个面子的。”

魏楚感激地望着周劭,“周公子,有你帮忙,开酒楼顺利多了。”

“小事一桩,等你酒楼开了,我去吃不收钱钱就行。”

“那当然,周公子去了随便点,一文钱不要。”

来时路上顺风,回去时顶风,两人并行,周劭侧头看魏楚小脸都冻红了。

打马跑在魏楚的马前方,挡住冷冽的寒风。

两人一先一后进了城门,;经过闹市马匹放慢速度,魏楚想起自己有一件灰鼠皮皮袄不合身,问裁缝铺能不能改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